法国人、越南人和中国人组成的家庭 |
http://www.yuanFr.com 编辑:yuanFr 发布时间:2008-9-14 | ||
这个家庭的成员相当神奇,有法国人、越南人和中国人。因为爱,他们跨越了国界的距离,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。现在,这一家正幸福地生活在北京,品尝着他们亲手调制的美味关系!
中式大餐俘虏法国"芳心"家人催化感情进展神速 我和我先生斯蒂夫相识在2005年。那时,我刚刚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,打算去法国留学充电,为自己的事业做准备。一个朋友知道我要去法国,特意约我去参加她组织的一次家庭聚会,请来了不少法国朋友,斯蒂夫正是其中之一。 朋友不太会做饭,于是把做饭的任务交给了我。我平时就喜欢美食,头一天又仔细研究了一下菜谱,聚会当天一个人做了一大桌子丰盛又精致的菜。斯蒂夫吃得特香,对我的手艺赞不绝口,我们彼此有了好感。 斯蒂夫是一个电影制片人,为推进"中法文化年"活动,刚来中国不到一年。虽然一开始我们只能用英语艰难沟通,但一聊到电影、音乐很有共同语言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俩都爱"吃",他带我去外国人爱去的地方,我带他到中国人喜欢的饭店,很快我们相爱了。斯蒂夫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,我最终放弃了留学法国的计划。 没过多久,我和斯蒂夫去法国见了他的家人朋友,才知道他的父母原来都是厨师,怪不得他那么会"吃";还知道斯蒂夫大学学的是法律,看来法国家长和我们担心的一样,一开始总觉得孩子搞电影不是件稳妥事。斯蒂夫还有个姐姐南茜--巧得很,和我姐姐的英文名一样--是心理医生,现在从事残疾人服务事业,为残疾人培训职业技能。 后来,斯蒂夫的父母来中国旅游,和我爸妈顺理成章地见了面。那次,我带着外国准公婆差不多转遍了中国。 不论在法国还是中国,每天的感觉都特别好,仿佛有催化剂一样,我和斯蒂夫的感情急剧升温。2005年11月相识,2006年初在法国买了有订婚和结婚双重意义的戒指,半年后我们在北京结了婚,同年9月女儿璐璐出生,一切都是那么神速,这就是缘分,冥冥之中注定了的。 我的公婆 法国厨师爱上越南少女40年挽手陶醉美味之梦 公公婆婆和我们很像,公公也比婆婆小三岁,他们也是两个东西方不同国家的人,并把这份异国之恋呵护了40多年。当然,他们的经历更有传奇色彩。 婆婆是越南人,她的家族很有声望,属于越南的贵族,当年在胡志明市经营图书馆,从小婆婆就博览群书。后来,婆婆的父母到了法国,先在巴黎开了一家日本餐馆,后来又在诺曼底开了一家很大的酒店。 婆婆13岁时在柬埔寨生活了一年,不幸赶上了战争,躲进法国使馆避难。她父亲动用了一切关系,辗转找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,运用政治手段费尽周折才把她接到了法国。没想到接着越南战争又爆发了,他们只好在法国长住下来。直到1986年,婆婆才等到返回故乡的机会,她和公公是第一拨赴越的法国游客。 1967年,婆婆在巴黎上大学,假期到诺曼底父亲的酒店玩,认识了一个年轻的法国厨师,也就是我的公公河内先生--瞧他这个姓,注定是要和越南结缘的。 公公在服兵役期间负责为将军做饭,所以退伍后便选择做了厨师,刚好在家乡诺曼底这家越南人开的酒店找到了工作。在诺曼底,越南人数量极少,年轻漂亮的越南女孩当然格外引人注目。就这样,两个年轻人相爱了,而且都是初恋。 公公和婆婆结婚后,1973年在诺曼底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馆,经营越南菜。1979年,他们重新经营了一家泰式餐厅,10年后又开了一家墨西哥餐厅,一直到2001年,老两口才决定退休。因为雇不起太多人手,在这40多年里,他们始终没有离开过厨房,你掌勺我切菜,你熬汤我拼盘,那种默契任何后厨团队都不能比。 对他们来说,做饭和歌剧一样是艺术,看客人享受自己做的美食,就会感到无比满足。正是这个原因,他们现在又站到了中国的厨房里,继续"创造"着"作品",继续陶醉在美食当中。 我们的餐厅 儿媳设计公婆掌勺餐饮世家扎根北京 尽管婆婆的腰因为常年站立落下了病,但她仍然乐此不疲。退休后,老两口周游世界,每到一处最关心的还是当地的美食、餐厅和厨具店。 我带他们在中国旅游时,不知一起探讨了多少次在中国开餐厅的计划。现在,我们的餐厅终于在鼓楼开张了,中文名字是我起的--西贡在巴黎。这不仅说明我们经营越南菜和法国菜,也是公公婆婆爱情经历的缩写。 我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,餐厅大到室内装潢,小到餐巾纸的标志,都是我和我的广告公司一手包办的。现在餐厅一楼是纯法式复古情调,房顶则改建成了露天餐吧,很有越南风情。我和斯蒂夫在工作之余会来餐厅帮忙经营,公婆则是厨师长,也是所有人的主心骨。 起初,我们先在三里屯和别人合开了一家餐厅,很长一段时间那位老板都不看好价格相对低廉的越南菜,总觉得卖法式大餐赚钱,我们只好终止了合作。事实上,在中国越南菜相当受欢迎,也许越南的香料就是有特殊的魔力,听说那位老板现在又开始经营越南菜了。 婆婆并不是只会做家乡菜,还精通西班牙、摩洛哥、阿拉伯、非洲等不同风味的菜肴。婆婆常说,要是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80平方米的大厨房就好了,想做什么菜随时都能做。虽然现在做了厨师长,不必事事亲为,但婆婆还是习惯在厨房忙活,每一勺盐都要亲自放进锅里才安心。 公公很会"享受",他这样安排自己和老伴的生活:9月到11月在北京,天气一冷就去越南,4月份再来北京,最热的7月、8月回法国"避暑"。他觉得这差不多是皇帝的生活了。 |
||
页码:第[1]页 |
||
来源:互联网 | BBC《MUZZY》初学法语字幕视频教程 | |
[关闭窗口] [大 中 小] [打印] [法语学习网址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