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苗山深处的法国女人方芳和1500名失学女童的情缘 |
http://www.yuanFr.com 编辑:yuanFr 发布时间:2008-12-30 | ||
2008年12月9日晚9点,冲天的火焰从广西融水大年河畔腾起,转瞬之间,5000多名苗侗孩子的法国妈妈方芳的木楼化为灰烬。熊熊的火焰中,方芳--巴黎天使,苗山的金凤凰在火中涅磐。 人物小史 方芳,女,法国巴黎人,原名Francoise Grenot,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硕士。1989年起在中国工作。1997年,她随“无国界医生组织”进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工作。大苗山的美丽犹如梦境家园,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,当地的极度贫困与“狗不耕田,女不读书”的旧习造成大量女童失学。1998年夏,已结束“无国界医生组织”工作在国家外文局担任法文专家的方芳突然重返大年。她走访了全乡十多个村的小学和教学点,带走了132名失学或濒临失学女童的档案,随后给大年乡教育办公室寄来1.1万元人民币。之后,方芳再也没有离开过大苗山。她几乎每天穿“解放鞋”,着苗服,步行在山间小道,穿梭于座座苗寨,以筹资助学为专职。她将自己创办,原向法国人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、风情和旅游资源的“中国色彩协会”的主要功能改为“筹资助学”。在她的努力下,有超过2000名资助者加入协会的捐资助学队伍,其中绝大部分是法国人。2003年,常年定居大年乡的方芳成为柳州市荣誉市民。 巴黎天使的中国色彩 时间: 2008-09-21 来源: 广州日报 2008年9月,记者来到中国色彩协会大年办公室,得到这样一组数据:1998年~2008年,10年来中国色彩协会筹集的捐资助学款总额为1060多万元。仅2007~2008学年,协会收到的捐资助学款就有297多万元,扶助的学生总数达5870人(含本科、大专生92人,中专、高中生255人)。目前,协会的助学范围横跨桂、黔两省3县8乡81村,扶助的90%以上为女童。国家全面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后,协会加大了对学生的生活补贴的投入,并转向扶助大、中专学生。
9月10日上午,中国色彩协会大年办公室,方芳在指导一名叫石兰花的工作人员为两名来求助的女孩拍摄照片。石兰花也曾得到方芳的资助,大学毕业后便加入到协会工作。 ![]()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年乡高马村小学,方芳与得到中国色彩协会捐助的孩子们在一起。该校的校舍也是由中国色彩协会与法国苏伊士基金会捐助27万元人民币建成的
![]() 方芳在助学路上跋涉。十年来她已经走过了不知多少这样的路了;现在,她依然没有停步
![]() 2002年5月,大年乡高僚村响堂小学,方芳教孩子们唱法国民歌,孩子们也让方芳学会了用苗语、瑶语演唱的大苗山民歌。当方芳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歌声之中时,也许只有在场的人才能感受到那人间最美的氛围。
![]() 9月9日晚,方芳到大年乡街道上的一家小店买手电,店内的小女孩用法语和她打招呼。在她的影响下,大年乡的许多孩子,都会说几名英语、法语。
![]() 23岁的王吉莲,从广西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,在大年乡卫生院工作,问她为什么放弃城里优厚的生活条件回乡,她说:“因为这里有方芳啊!”
![]() 方芳在巴黎发动朋友向大苗山失学儿童筹集捐款,通过这种方式她改变了数千贫困孩子的命运。
“晃晃的诗歌已经来到亲爱的小路上,我们两人已经来到亲爱的小路上,再见再见不要挥手多么留恋,再见再见亲爱的朋友明天再见……”是苗寨最优美的古歌。 2002年的5月,在融水大年乡高僚村,几十名小学生唱着《送行的歌礼》这支歌簇拥着一名中年法国女性步出苗寨,不时有孩子飞奔而来,将刚从窝里扒出的鸡蛋、鹅蛋硬塞到方芳手中…… 那童声清澈透明,直达天籁,令回到都市的我有了为一曲歌震撼而永生不忘的体验。 我清晰地记得,在那情景中,已经不再年轻的方芳焕发出一种天使般的美丽。 六年后,记者重回大年采访。 一样不老的青山,一样长流的绿水;一样浓郁的黑森林,一样崎岖的山路,一样天使般的美丽。 9月9日下午,当更不年轻的方芳来到孩子中间,大年乡高马村小学正是放学时间,校长让得到捐助的孩子留下来,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走到一起。方芳走到她们中间,抱起一个又一个,亲了一个又一个……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?眼神如此迷醉,红晕布满双颊,开心抚却皱纹…… “巴黎人什么都有,可是他们就是不快乐……”六年前,在通往高僚村那条泥泞的山路上,穿着解放鞋一步一滑的方芳这样说。上世纪70年代,因为对红色中国的向往和对毛泽东的崇拜,方芳选择学习尚属“冷门”的中文。她对中国的热爱是如此持续的强烈,以至于家人一度抱怨:“家里已经没有叉子,全是筷子了……”无疑,方芳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与浪漫主义者,不然无以在大苗山十年漫漫孤寂中的坚持这样一桩功德。 然而,说苗话、着苗服、穿着解放鞋的方芳,终究是个地道的巴黎人,在完成助学的使命后,与大苗山是否也会有说再见的一天? 次日上午,在中国色彩协会大年办公室,与方芳谈起人生的归宿,她随手摆开两张椅子:“我处两张椅子的中间。一边是巴黎,一边是大年,我也不知道最终归宿是哪一边?” 其实,不管未来如何?方芳在中国大年,在这梦境般美丽的大苗山,肯定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色彩。 一个法国女人和1500名大苗山失学女童的情缘 图3:每一个拿起书本的女童,都要这样拍一张照片,建起一份其学习及家庭情况的资料。这是方芳必做的工作,一是为了跟踪孩子们的学习,不让孩子再失学;二是要让更多的法国朋友了解他们,积极参与对他们的资助。 图4:中国的城市人都几乎忘记了的中式军用胶鞋,对于法国女性方芳,却是长期必用品,她经常要穿上它去学校、去孩子家里…… 图5:方芳教会了孩子们法国民歌,乡亲们也让方芳学会了用苗语、瑶语演唱的大苗山民歌。当方芳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这些民歌之中的时候,只有在场的人才能感受到那人间最美的氛围。 图6:方芳是一个支点,在中国大苗山与法国巴黎之间撑起一座助学的坐标。这个庞大的坐标一端是被捐助的以女童为主的1500名学龄儿童,另一端是1000多名热心的法国朋友。以每名学生每年200元学费计算,他们每年捐助的学费近30万元人民币。 图7:山里多雨,有时风也很大,方芳却经常行进其间。她在巴黎的那所房产不知租给谁遮风避雨,但租金却是全部为了这里的孩子们不受风雨之苦。方芳风雨中的身影,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爱的真谛 图8:方芳用6万元人民币建了这座三层的吊脚木楼。在大苗山里,它可谓是豪宅,但方芳并非为自己享用而建,而是把它兼作旅馆,收取的住宿费全部用于孩子们的学习。 如今木楼已成灰烬
《人民日报 . 华南新闻》 (2002年08月09日第四版) |
||
页码:第[1]页 第[2]页 第[3]页 第[4]页 |
||
来源:缘缘法语整理 | BBC《MUZZY》初学法语字幕视频教程 | |
[关闭窗口] [大 中 小] [打印] [法语学习网址]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