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被留学中介“忽悠”了 |
http://www.yuanFr.com 编辑:yuanFr 发布时间:2005-9-8 | ||
芜湖日报9月8日讯 望子成龙可说是每个做家长的共同心愿,因此,出国留学中介也渐渐火爆了起来。然而,一段时间以来,针对出国留学中介的投诉在12315中心也多了起来。
上个月,该中心就接待了这样一名消费者。据他反映,他与一家办理出国留学的中介机构签了子女赴韩国留学的合同,并先期交付了5000余元的定金和各项费用。可最近,一位也是在这家中介办理赴韩留学的同学告知,出国后的情况和中介所说的差别巨大,他待了不到半年就回家了,劝其不要上当。这名消费者对中介方的种种做法产生了疑虑,便到12315中心求助,要求提供法律上的帮助。 记者通过对上述事件的走访,提醒消费者在办理留学中介服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,防止上当受骗: 1、选择中介公司一定要慎重,对一些大包大揽、高承诺的中介机构要多加小心,谨防“广告陷阱”。一定要仔细核对其经营许可证、留学中介资质、经营范围等,不要怕耽误时间,也不要抱有投机取巧的想法。 2、办理手续时务必与中介机构签订协议书,详细约定中介公司和自己的权利义务、违约责任等,切勿为了出国委曲求全。 3、支付费用一定要明白,对含糊不清的费用要了解清楚,不要因数目小而轻视,最后被人当“冤大头”。 4、不要听信中介机构帮你伪造材料给你大好前程的误导。假的永远真不了,如果凭小聪明想瞒天过海,最终将得不偿失。 5、应多学习、多了解留学的程序和国外学校的情况。不要轻信中介机构所谓的“资深专家”的介绍,更不要指望会遇到“高人”包你梦想成真。 相关链接 不法留学中介的惯用伎俩 1、满口保证,夸大吹嘘。有的非法中介吹嘘:“无论条件优劣,学历高低,都能让你轻松实现留学梦。”有的还许诺100%的签证率,和国外某些大学是“关系户”可以为申请人打通各路“关节”,种种保证,目的就是骗取消费者的信任。可实际上正常的签证办理都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,申请留学的周期又很长,一旦发生变化,消费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。 2、弄虚作假,偷梁换柱。一些不法中介为了赚取高额中介费,对内不惜弄虚作假把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出国。他们帮你编造材料,提供假证明,甚至花钱雇人代考,但会在合同上写上“如情况不属实,后果自负”的条款。一旦假材料被识破,中介机构便把责任一推了之,费用却照收不误。对外则把联系的一些国外二、三流学校说成一流大学,把语言学校包装成提供预科课程的大学“关系户”。一旦申请人出国后发现“情况不对”时,也因身在异国他乡没有办法,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 3、霸王合同,拒不退款。由于我国尚未有统一、规范的留学中介服务合同文本,一些中介机构利用消费者对申请过程和相关法律不熟悉等弱点,在合同书上写入一些不平等条款。如:中介方只负责申请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并以支付押金、提前交学费、预付生活费等种种借口收钱。申请人如未获得签证,则概不退款;还有中介机构一方面叫申请人按其要求提供假材料,另一方面又将“如材料不属实,后果自负”的条款写进合同。在这些合同上设置陷阱,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。 4、先礼后兵,巧立名目。一些不法中介机构利用“办成了再收费,办不成不收费”的做法,吸引消费者上钩。而一旦申请办不下来,中介机构掌握了控制权的时候,就会向消费者提出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,如:需要点钱“打点”,各种名目繁多的登记费、咨询费等等。如果消费者不给,护照就压在那儿。 |
||
页码:第[1]页 |
||
来源:芜湖日报 | BBC《MUZZY》初学法语字幕视频教程 | |
[关闭窗口] [大 中 小] [打印] [法语学习网址] |